小兒眼病
兒童對外界威脅的抵禦能力較弱,如果受到眼疾侵襲,自身的視功能發育可受到嚴重影響。0 - 6歲是兒童視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這階段眼部的發育,對兒童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小兒眼病的注意事項
1. 新生兒期
注意觀察嬰兒雙眼大小、外形、位置、運動、色澤等,可以及早發現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上瞼下垂及其他眼部的先天異常情況。同時,要注意衛生,積極防治各種源於護理不當、產道感染的眼病。
2. 小孩出生後3個月至1歲
常見可透過檢查發現並診斷的眼病有結膜炎、瞼腺炎、淚囊炎、斜視、先天性上瞼下垂、先天性屈光不正等。
3. 小孩1至3歲
常見可透過檢查發現並診斷的眼病有結膜炎、沙眼、瞼腺炎、斜視、先天性屈光不正等。
4. 學齡前期
常見可透過檢查發現並診斷的眼病有弱視、色盲、立體盲、眼外傷等。
小兒眼病的預防方法
預防小兒眼病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早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建議有眼病家族史的孩子,在出生3個月左右就要接受檢查。
有些特殊情況甚至要更早,比如低體重嬰兒、早產嬰兒等,出生後就要做詳細眼睛檢查。
即使沒有眼病家族史,孩子也應在2至3歲時做全面眼睛檢查,包括:視功能及眼部發育狀況評估等。
斜視
斜視是由於雙眼視軸不平行,導致其中一個眼球向內或向外傾斜。小兒斜視如延誤就醫,容易出現弱視等併發症;病情惡化,更有可能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
斜視的種類
共同性斜視
主要臨床特徵為雙眼能活動自如、斜視程度相等,多見於兒童。因兒童視功能系統正在發育,腦部較容易抑制斜視眼的第二個影像,故少有複視,但久而久之,兒童會慣性棄用斜視眼,導致弱視。一強一弱的眼睛難以發展出正常雙眼單一視力,逐漸喪失具立體感的視覺能力。
麻痺性斜視
眼球活動受到限制、有複視及視功能混淆等病徵,多見於成人。由於控制眼球肌肉的第三、第四或第六腦神經因疾病而受損,如:高血壓、中風、糖尿病、創傷、眼部或腦部腫瘤等。眼外肌會麻痺,令視軸不平行,其中一個主要的病徵是複視,病人除了會看見兩個影像,還可能會出現視功能模糊、視覺混亂及頭痛等情況。
真假斜視的區分
斜視有真假之分,而假斜視只是一種外表上的錯覺,視軸並沒有出現不平行的狀況。隨著兒童日漸長大,假斜視會逐漸消失。可是,家長難以單憑外觀判斷子女是真斜視還是假斜視,因此如有任何疑問,還應盡早找眼科醫生檢查。
當孩子眼部輪廓還未發育完全,如鼻樑扁平,雙眼會顯得較靠近鼻樑且眼球鞏膜露出的部分較小,產生斜視的錯覺。
但當用手指把鼻樑旁的皮膚輕輕地捏起,就會發現斜視消失。
治療斜視
眼鏡矯正
不少斜視患者同時也患有屈光不正,包括:近遠視及散光,遠視眼易形成內斜視,近視眼易形成外斜視。部分斜視患者通過佩戴合適眼鏡便能減低或徹底矯正斜視。
視軸矯形運動
視軸矯形運動有很多種類,外斜視患者可做眼球肌肉匯聚運動,而內斜視患者則可做眼球肌肉放鬆運動。視軸矯形運動也可以鍛煉雙眼單一視功能,幫助斜視患者加強或重新建立視覺立體感。
遮蓋治療
由於不少斜視患者也有弱視問題,需要以遮蓋治療法來「鋤強扶弱」,遮蔽正常的眼睛,強迫患者多用有弱視的眼睛,從而鍛煉及恢復其功能。
治療斜視
並非所有斜視眼均需要以手術治療。新研究指出,嬰幼兒先天性內斜視的治療應在出生後一年內進行。散瞳驗光後,如發現有遠視,需先佩戴足度數的眼鏡矯正遠視。如戴鏡6個月以上斜視無變化,就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斜視手術的過程 手術一般是治療斜視的後一步,透過改變眼球肌肉的鬆緊程度,使雙眼視軸恢復平行,根治斜視。
斜視和弱視的關係
大部分斜視患者會出現立體視覺減弱或喪失,而單眼斜視患者可導致弱視。部分患者則會出現複視及視力混淆。而單眼弱視患者,為了更清楚視物,往往會習慣依賴視功能較好的眼睛,長此以往也有機會導致斜視。由於兒童的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是單眼弱視,家長一般很難發現,因此,家長應該定期帶孩子做眼睛檢查,慎防患上斜弱視。
弱視
人類並非一出生便會擁有1.0視功能,而是隨著外界的刺激才慢慢發展出各種視覺機能,而出生後到3歲期間是視功能發育重要的階段。如果發育受到不良的影響,就有可能導致弱視。
弱視的治療效果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治療的效果越好。治療的佳年齡是3至6歲,12歲以後的治癒機率則很微。6歲前治癒率高達80%,而大於6歲以及小於12歲的患者,治癒率僅達到50%左右。
弱視種類
斜視性弱視
斜視性弱視常見於患有斜視或曾有斜視的四歲以下兒童。大腦皮質會主動抑制斜視眼生成影像,然而長期的抑制會形成弱視。這種抑制與弱視只是程度上的分別,一般來說斜視眼可透過注射藥物治療,而弱視則為持續性視功能減退。患上斜視的年齡越早,產生的抑制越快,弱視的程度越深。
屈光參差性弱視
兩眼視力不同,視網膜成像大小與清晰度都不同。屈光度較高的一眼,黃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兩眼融合反射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雙眼單一視力,從而產生被動性抑制。兩眼屈光相差300度以上人士,屈光度較高的眼睛會常形成弱視和斜視。弱視程度不一定與參差的屈光度數有關,這更與注視的方向有關。旁中心注視者的弱視程度較深,而這類弱視的性質與斜視性弱視相似,是功能上的缺失及可復原的。臨床上有時也不易區分出弱視是原發於屈光參差,還是繼發於斜視。此類型的弱視如能於早期發現,可透過配戴眼鏡預防。
屈光不正性弱視
多發生於雙眼,尤其發生在高度近視、遠視及散光而未戴矯正眼鏡的兒童或成年人。多數為近視600度以上、遠視500度以上、散光大過或等於200度的人士。由於雙眼的視功能相等或相似,不會出現雙眼視物不一的障礙,故不會引起黃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時配戴適當眼鏡,可逐漸提高視功能。
廢用性弱視 (形覺剝奪性弱視)
在嬰兒期,由於上瞼下垂、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或因眼瞼手術後遮蓋時間太長等原因,使光線不能刺激眼球、妨礙或阻斷黃斑接受視覺刺激,因而產生弱視。此弱視又稱「遮斷視覺刺激性弱視」。
先天性弱視或器質性弱視
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由於出生後視網膜或視路出現少出血而影響視功能的正常發育,有些則是由眼球震顫全色盲等引起。這類眼球震顫的幅度很小、頻率高,不容易被察覺,要通過視鏡才能看到眼球有規律的震動。先天性弱視的治療相當困難,矯正屈光不正後,即使經過弱視訓練,也很難提高視功能。
弱視治療
-
一旦確診為弱視,應立即治療,3至6歲是治療的關鍵期。越遲治療,療效越差
-
由於每個孩子的視功能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方案不僅要針對性,還需根據患者進展情況而適時調整,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能治好弱視
-
針灸輔助治療:2006至2009年間,中文大學眼科及視學科學學系及JSIEC聯合進行了兩項臨床研究,為171名弱視兒童提供針灸治療
- 針灸使患者視功能比無針灸患者額外增加約17%
- 戴鏡加針灸患者康復比率為57.5%,比單純戴鏡患者的14.6%高超過43%
- 治療持續有效,未見視功能反彈情況
根據中醫針灸這一大優勢,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林順潮教授在任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院長(2003-2012)時,聯同趙建浩中醫師展開針灸對治療兒童弱視的研究,結果顯示針灸對於治療弱視有明顯效果。
眼外傷
兒童眼外傷可分為機械性眼外傷、化學性眼損傷、熱燒傷和輻射性眼外傷等。由於外傷後往往兒童的自覺症狀都較輕微或不能正確描述他們的不適,因此不易被家長察覺,從而延誤了病情的診斷和治療。眾多眼外傷原因中,眼挫傷是為常見的。
這種小兒眼病主要在於預防,不要讓孩子接觸帶鉤、帶刺、帶尖、帶刃的銳器及其他危險物品。